1941年10月,國民黨頑軍向淮南抗日根據地路西地區的新四軍第2師發起新一輪進攻。至11月上旬,頑軍已先后侵占廣興集、周家崗、大橋等地。位于根據地中心區的定遠縣大橋鎮,曾是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駐地,成為敵侵占路西地區的重要陣地。
根據上級指示,新四軍第2師決定進行自衛反擊,以第4旅第11團為攻堅部隊,奪回大橋鎮。10月17日,第11團向大橋之敵發起攻擊,經過激烈戰斗,共斃傷俘國民黨頑軍1100多人。
但大橋守軍并非孤立之敵,距離大橋鎮不到20公里的廣興集、界牌集,均有國民黨頑軍駐守。戰前,第2師判斷,敵人很可能派兵增援,一旦里應外合,必將對我進攻部隊造成嚴重威脅。為阻援敵于外圍,確保主攻部隊行動,第2師將第6旅第16團配置于大橋鎮東南約4公里的新張家,伏擊由廣興集、界牌集出援大橋之敵。
第16團抵達指定位置后,團部和第3營部署于新張家附近高崗上,第1、第2營隱蔽于高崗下開闊地帶兩側。全團嚴格執行戰場紀律,做好了戰前準備。
17日下午,國民黨頑軍第171師第511團一個加強營向大橋方向開來。第16團偵察排采取麻雀戰,邊打邊撤,把援敵吸引到我軍的預設戰場上。當國民黨頑軍尾追我偵察排進入伏擊圈時,高亢雄壯的軍號聲響起,全團指戰員躍出工事,從三個方向撲向敵軍。
第3營利用地形優勢,集中5挺機槍向敵密集射擊,隨后與第2營一同向敵發起猛烈沖殺。敵軍大部被壓縮在新張家村外的開闊地上,亂作一團。這時,第1營和團特務連出其不意地在敵側背出現,又斃傷敵一部,俘百余人。
殘余敵軍見形勢不利,在其營長指揮下拼命竄入新張家村,利用村莊民房緊急構筑工事。第16團迅速調整部署,以第2、第3營擔任警戒,第1營圍殲新張家之敵。戰至當夜,村內殘敵大部被殲,敵營長率領少數人員依仗重機槍固守一處民宅,繼續頑抗。團首長將攻克敵最后據點的任務交給第1營第2連。該連具有光榮的歷史,系紅軍連隊。
第2連受領任務后,經討論決定實施火攻,但連續3次引火均未成功,連長彭光福十分焦急。此時,文書小陳主動請戰。他身披兩床濕棉被,在機槍掩護下,急沖到敵軍占領的屋前,迅速點燃房檐草?;饎蓍_始向四周蔓延,而小陳在撤回過程中不幸中彈犧牲。
隨后,第2連指戰員將手榴彈投向燃燒著的屋頂,并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。殘敵見大勢已去,在火光中逃出盤踞的房屋,向我軍繳械投降。
此次戰斗,第16團全殲敵1個加強營,繳獲迫擊炮1門、各式機槍14挺、步槍100多支及其他彈藥物資。為表彰參戰部隊,第2師授予第16團“鐵錘子團”光榮稱號,并頒發了獎旗。(董群燕 蒲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