賢 文
“天下為公”典出《禮記·禮運篇》,其原文為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”,其以“大同”“小康”為主體架構,呈現了中華文明關于理想社會的早期構想,即大道行天下的時候,天下就為天下人所共有,權力成為天下人的公器,德行卓著、才能優越的人,便會被推選為國家的管理者,進而實現“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、寡、孤、獨、廢、疾者皆有所養”的大同世界。同時,“天下為公”也是一種價值追求,“不以一己之利為利,而使天下受其利”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”等,成為歷史上有識之士的共識和追求,凝鑄為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文化基因。
深諳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中國共產黨人,具有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包容天下的博大胸懷。當年紅軍長征即將到達陜北時,毛澤東同志登上岷山峰頂吟出了“太平世界,環球同此涼熱”的豪邁詩句;新中國成立不久,我們黨就提出“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”。20世紀60年代,在本國經濟遭受嚴重困難時,中國仍然先后向坦桑尼亞派出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,排除萬難修建坦贊鐵路。至今,在達累斯薩拉姆西南的一片墓地中,還長眠著為修建坦贊鐵路而獻身的69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……墓碑靜默,卻承載著人們鮮活的記憶,更是中國共產黨胸懷天下、造福人類的歷史見證。
人間正道,天下為公。黨的百年奮斗充分證明,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,也是為人類謀進步、為世界謀大同的黨。中國共產黨以百年奮斗的“自轉”推動世界歷史的“公轉”。從革命年代抗擊帝國主義侵略,到建設時期團結第三世界反對霸權,到改革開放追趕世界發展潮流,都是人類進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們黨更是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,從人類發展大潮流、世界變化大格局、中國發展大歷史中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,踐行“大道不孤、天下一家”的價值理念,為推動人類進步、促進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,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。
能夠被歷史認識的,是思想的產生;能夠被歷史記錄的,是思想對世界的改變。當今世界并不太平,全球性挑戰更加突出,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強。面對“世界向何處去、人類怎么辦”的時代之問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洞悉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,著眼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,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、引領性意義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,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構建相互尊重、公平正義、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,弘揚和平、發展、公平、正義、民主、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。放眼全球,“一帶一路”在列車的奔馳、碼頭的裝卸、橋梁的建造、工廠的轟鳴中,正在書寫無數新的合作共贏故事;當新冠疫情肆虐蔓延的時候,中國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、伸出援手,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疫苗,向30多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,向150多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物資……讓世界看到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寬廣胸襟,感悟到來自中國的友善和溫暖,從而深信一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是世界經濟的“增速器”、世界安全的“穩壓閥”。
“世界好,中國才能好;中國好,世界才能更好?!睆牧硪粋€維度看,做好中國的事情,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。在不懈奮斗中,中國人民創造了“當驚世界殊”的奇跡。從半數以上農戶靠租佃土地謀生的“人人貧窮”,到實現全面小康目標;從火柴、鐵釘都靠進口,到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;從“一張白紙”起筆,到畫出“嫦娥”奔月、“祝融”探火、“北斗”組網、高鐵飛馳、長橋臥波的壯麗畫卷……中國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本身就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,注定被濃墨重彩地寫在人類發展史上?!罢驹跉v史正確的一邊,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”,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標志著中國發展邁上了新的征程,并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。新征程上,堅持胸懷天下、天下為公,我們有決心、有信心、有力量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風險挑戰,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,推動歷史向著光明的前途前進。
《解放軍報》2023年2月3日